《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河北吴桥再现“百戏之乡”风采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不仅滋养出沧州“武术之乡”的豪迈,也孕育了吴桥“杂技之乡”的奇绝。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河北·吴桥杂技篇25日晚首播,生动呈现“百戏之乡”吴桥千余年的杂技文化。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不仅滋养出沧州“武术之乡”的豪迈,也孕育了吴桥“杂技之乡”的奇绝。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河北·吴桥杂技篇25日晚首播,生动呈现“百戏之乡”吴桥千余年的杂技文化。
9月29日,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排练厅内,来自越南、老挝、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等国的学员正在一遍遍地练习杂技基础动作。
此次展演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艺术中心(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吴桥县人民政府协办。12个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创作的优秀杂技节目登台亮相,集中展示了国家艺术基金在资助杂技艺术创作演出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
仲秋时节,大运河畔,河北沧州南部的吴桥县格外热闹,街头巷尾景象日新,数座用于表演或展览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些文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街边和广场上,一些身着练功服、手拿各式道具的群众反复进行杂技巡游演练。
“我在这里学了杂技节目‘水流星’,这里的老师特别好,我喜欢杂技学校的生活。”9月初,来自孟加拉国的阿布·巴卡尔·吉哈德,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杂技深造之旅。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阿布的“水流星”“球技”等技艺进步明显。
近日,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沟店铺乡的田地里,大型播种机轰隆前行,按照四行玉米与四行大豆的规律间距,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等多道工序,实现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生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